当前位置: > 养生保健 > 现代中医 >

中医"增水行舟"法治疗便秘

发布: 2013-01-24 12:53:17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王扬  |查看:
"增水行舟"顾名思义,是指江河因水流减少、水位变浅、河道变窄,船泊无法正常行驶的现象,只要通过人工增水,使水位上升,搁浅的船就可以正常行驶了。 
"增水行舟"是古代医家作为中医治疗便秘的一种治疗方法,被历代医家所沿用,属于中医的润下法。常用于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尤以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症为宜,代表方剂为增液汤,方中大剂量的玄参、生地、麦门冬,以增其津液,润泽肠腑,滑利肠道,从而使热结液枯、津亏失润之势得以恢复,使便有所主,秘有所导,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无阻是也。 
传说从前有一位姓郭的庄户人家,地处中原,在镇上开了一个饭庄。由于地处交通要塞,南来北往的客商较多,其对各地客商的饮食习惯颇有研究,南北风味,东西菜肴,皆有特长,常随客人地域不同,个体饮食嗜好所需,投其所好,加之善于经营,管理有方,因而生意十分兴隆。但美中不足,老板患有难言之疾--便秘,每次临厕,如临大敌,痛苦至极。一日一位客商入住其店,晚间想方便之后安息,可是一到茅房,见店老板独占其位,遂退出暂避一时,须臾再去,店老板仍蹲其位,不得已又返回,又等了抽支烟的工夫,再度临厕,店老板仍坚守岗位,此时店老板显得十分尴尬,无奈暂让其位,让客人先行方便,并一再道歉,多年便秘痼疾,实属无奈。后客人问及店老板曾否治过,店老板无奈地答道,多年屡易其医,数易其方,多数只能解燃眉之急,暂图一快,而今药量越来越大,效果却越来越逊色。客人当即向其介绍他们当地用的一种叫麦门冬的中药,泡茶服即可通便,不妨用来试试。店主人按法取麦门冬二两(100克),开水冲泡,起初几日并无明显变化,心想也不会顶事,约半月左右,一日临厕,大便竟毫不费力地很顺利排出,后坚持服用,大便通畅,同时口干咽燥的症状随之也消失了。这也许是民间最早的增水行舟之法。故推测店老板每日膏粱厚味为伴,日久灼津烁液,加之业务繁忙,暗耗阴津,故患津亏之便秘,所以服麦门冬有效。 
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是"增水行舟"之奠基人。他认为"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法代之。独取玄参为君者,玄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为之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增水行舟法不仅局限于治疗热结液枯之便秘,而且后世医家常用于治疗一些津液不足而致的其他疾病。津液广泛地存在于脏腑形体官窍,起着滋润濡养作用。津液布散于肌表,则滋养肌肤毛发;流注于孔窍,则滋养和保护眼、鼻、口等;灌注于脏腑,则滋养内脏;渗入于骨髓,则充养骨髓、脑髓和脊髓等;流注于关节,则对关节屈伸起着润滑作用。所以临床常采用养阴生津之法治疗慢性咽炎(生地、麦冬、玄参、石斛、扁豆等)。采用养阴润燥、增液生津,充肤泽毛之法治疗一些肌肤干燥粗糙、甲错,毛发干枯之病症(当归、白芍、生地、熟地、黑芝麻、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或肺结核干咳无痰之病症(浙贝、百合、生地、熟地、玄参、沙参、玉竹等),也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上消可用生地、麦冬、玄参、花粉、葛根等,中消可用知母、牛膝、石膏、生地、麦冬、乌梅等,下消可用六味地黄丸,皆在"增水行舟"之变法中。 
 
  (编辑 李国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