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养生保健 > 现代中医 >

镇静降血糖 当用茯苓

发布: 2019-01-07 14:31:26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
收藏
 
镇静降低血糖 当用茯苓性味:
甘温。
功效:
(1)甘温益脾,助阳,淡渗利窍,除湿,色白入肺泻热。
(2)而下通膀胱,宁心益气,调营理卫,定魄安魂。
(3)小便结者能通,多者能止,生津止渴,退热安胎。
主治:
(1)治忧恚惊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口焦舌干。
(2)欬逆,呕哕,膈中痰水,水肿淋沥,泄泻,遗精。
性状:
松根灵气结成,以大块坚白者良。
制法:
去皮,乳拌蒸,多拌良。
配伍:
恶白敛,畏地榆秦艽龟甲雄黄,忌醋。
备注:
(1)「下通膀胱」:能通心气于肾,使热从小便出,然必其上行入肺,清其化源,而后能下降利水也。
(2)「口焦舌干」:口为脾窍,舌为心苗.火下降则热除。
(3)「遗精」:益心肾,若虚寒遗溺泄精者,又当用温热之剂,峻补其下,忌用茯苓淡渗之药。
(4)「小便多者能止」:湿除则便自止。
(5)「白者,赤者」:时珍曰:白入气,赤入血。
(6)「皮治水肿肤胀」:以皮行皮之义,五皮散用之,凡肿而烦渴便秘溺赤属阳水,宜五皮散疏凿饮,不渴烦大便溏小便数阴水,宜实脾饮流气饮,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
——————————————————————–
来源:
本品始载于《本经》。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培植,主产于云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采收炮制:
7~9月采挖。堆置「发汗」后摊开晒干,再行「发汗」、晾干,如此反复3~4次,最后晾至全干。生用。
性状特点:
1.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皮 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色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3.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主要成分:
茯苓含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胆碱、组胺酸、麦角固醇等。
药理作用:
茯苓具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作用。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应用: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脾虚湿泻,心悸,失眠。
——————————————————————–
茯苓是中医药方剂中使用很广的药材,具有利水渗湿,补气健脾及养心安神之效,透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及运用最新的生物萃取技术,茯苓成为现代人养生保健最佳产品。在许多的研究报告中显示茯苓能有效对抗脑神经退化,防止记忆力减退、强化免疫力,养生保健防老化等等功能,杏辉研发中心经多年的研究开发,并获经济部项目辅助,以现代化医学方法证实茯苓的养生保健
功效;更以高新生物技术将茯苓中珍贵的有效成份标准化,以科学的方法定性定量,让活性成份得以稳定、有效;最重要的是采用特殊的纯化技术,将茯苓中难溶不易萃取的成份分离出来,让传统茯苓药材发挥数千倍的养生保健功效!
———————————————————————–
别名:
云苓
产地: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中国云南、湖北、四川等地。 7、9 月采挖。堆置 “发汗” 后摊开晒干,再行 “发汗”,晾干,如此反复 3、4 次,最后晾干至全干。生用。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临床应用:
1. 用于各种水肿。
茯苓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若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症,或水肿、小便不利,多与猪苓、白术、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若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可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如猪苓汤。若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
2. 用于脾虚诸症。
茯苓能健脾补中,若肝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若脾虚停饮,常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若脾虚湿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 用于心悸、失眠。
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宁,多与黄、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若水气凌心之心悸,与桂枝、白术、生姜等同用,如茯苓甘草汤。
用量、用法:
10-15 克。煎服。
参考数据:
《本经》: “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本草衍义》: “此物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阈也。” 《本草纲目》: “后人治心悸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于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现代研究:
茯苓含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胆碱、组胺酸、麦角甾醇等。茯苓具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