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养生保健 > 现代中医 >

煎中药忌用金属器皿 方法得当药效更好

发布: 2020-09-16 22:58:33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
收藏
煎中药忌用金属器皿 方法得当药效更好
煎药事小学问大,煎药技巧掌握越多越好,因为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煎煮中药敞着好还是盖着好?
有些中药成分含有一定的挥发成分,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这些通窍治感冒药物,在煎煮过程中容易发散到空气中,所以必须盖着盖子熬,否则药效会不知不觉跑掉不少,而像西洋参等贵重药材也同样具有挥发成分,需要在密闭容器里煎煮。
相反,中草药如夏枯草、金钱草、丝瓜络,由于材料比较轻,占的体积又很大,加上有的家庭煎煮器材容积比较小,这时候如果盖住盖子煮,药液很容易往外溢出,所以建议可以开盖煎煮,但前提条件是得不时搅拌。
•沸水煎煮不如凉水浸泡
中药多为植物或动物的干燥组织,其有效成分及治疗成分分布于干枯萎缩的细胞内。用沸水煎煮会促使动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产生凝固、韧化,水分不易渗入和溶出,造成有效成分不能释出,药效降低。标准熬药方法是:煎煮前可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材变软、膨胀。煎煮时随着水温增高,组织内高浓度的溶液就会向组织外扩散,药材进一步膨胀,保证了有效成分全部溶解在水中。
凉水浸泡过的药材其实可缩短煎煮时间,如平常需煎2个小时的补药,只需达到沸点后再煎半个小时即可。一般以浸泡后水面高出饮片2~3厘米为宜。
•煎煮中药忌用金属器皿
按照传统来说砂锅以及瓦罐确实是非常好的煎煮器皿,这是因为砂锅的锅底导热十分均匀,煮起来“热力”比较和缓,而且整个锅保温性比较¥强,水分蒸发量比较小,有利于不耐热成分的保存,药剂成分保留比较全面,以保障不少不耐高温的药材质不会流失。
砂锅最大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而且煮多之后砂锅明显变黑,缝隙比车父多,裂纹也会随着煎煮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出现。
对于煎煮器材多年来最“主流”的瓦罐,也不是完美的,它的最大缺点在于瓦是用泥土做的,容易吸收各种药物成分进入瓦罐材质里面,再煮其他药材就不时有串味的情况发生。
搪瓷罐和不锈钢锅其实也都可以煎煮药材,但一般忌用铁锅等金属器皿。这是因为现在很多植物药材是含酸性或碱性的,中性的很少,而这些植物性药物按成分分又含有鞣质、有机酸等,会和铁锅里的铁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可能产生副作用。如诃子、苏木,都会和铁锅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光是看都能看出端倪,这时药液可能转变为黄绿色或墨绿色,有一股涩味和腥味,不少患者喝下有强烈的恶心感。其他一些中药还含有黄酮类,这些在遇到铁离子时都可以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材成分改变,影响中药的煎煮和吸收,使得疗效降低。所以铁锅不宜煎药。
•特殊药物可能会“假沸”
中药都要煎煮到100T,但部分特殊中药可能低温就开始产生气泡,实际上并没有沸腾。像含皂苷等化学成分的中药,低温时也会产生大量气泡,出现“假沸”。另外汤剂中若配伍有紫菀、款冬花、远志、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煎煮过程中也有此种现象产生。
这些会“假沸”的药物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用,一旦未煮沸,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浸出,在临床上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在煎煮中应加以注意。
此外,自来水不是一倒入器皿就能煎煮中药的。这是因为自来水中一般会含有佘氯,尤其是水质较差的地区,佘氯含量更高。氯是强氧化剂,可与多个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只有当自来水煮沸成为开水,佘氯才能挥发掉,这就避免了佘氯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而在煮开水的过程中,自来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减少了它们与药材中有效成分结合沉淀的机会,提高了药汁的治疗效果。建议煎煮中药还是应该用已经沸腾过然后冷却下来的凉开水。
•过频搅拌易让药物挥发
所有煎煮药物都要求受热均匀,防止黏性成分粘在药罐底下,所以都需要在熬药时进行搅拌。但如果老站在药罐前不停搅拌也是错误的。搅拌过频会使药锅中温度丧失较多,不利于中药有效成分溶出,而且还会使某些易挥发成分挥发,从而影响药物疗效,建议煎药不宜搅动过频,一般10分钟左右翻动一次就可以了。
•特殊药的煎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外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藿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个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他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煎煮火候、时间等也直接影响汤药质量
火候,一般先武火(急火),煮沸后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状态,直至达到煎药要求。每付药一般煎两次,煎煮时间依药方不同而有所区别。滋补类药,一般头煎煮沸后再煮30分钟左右。解表药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
煎煮太久易使药材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宜急火煮沸,再煎5~10钟。一般药煮沸后再煎煮约15分钟即可。二煎药宜比头煎时间短些。煎液量,以每次煎煮后趁热滤取煎液100~200ml为宜。药味多的煎药量宜多些,药量少则宜少些。注意第二次煎煮后,应挤榨药渣,避免煎液的损失。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