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多发性硬化症虽不常见,但部分严重患者除了会出现认知障碍、失能,导致无法正常就业与社交,被迫改变生活而难以调适,重创正值发展的中壮年人。
症状千变万化 早期病灶不易被发现
临床一名30岁出头、喜爱美食的男性,因出现口齿不清、吞咽困难而就医,被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虽然发现得早、且病灶不多,却在病情控制过程中,因为无法调适心态去面对疾病、不积极治疗而选择放弃,最终导致终身行动不便。
另有一名年约40岁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到门诊时已经追踪该病数年时间,原本脊椎受伤严重,走路只要走个200公尺就需休息,但在定期接受治疗并加上修正生活型态后,至今超过8年没有复发,且已逐渐慢慢恢复正常生活。
医学专家提及上述两个极端案例时表示,多发性硬化症是神经科常见的自体免疫疾病,因为发炎反应会影响到身体各神经功能,因此病征也因受损神经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多发性硬化症有四大类型,大部分患者属于反复发作型,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步履不稳等症状。”除了上述症状外,患者也会出现视力丧失、复视、疲倦、发烧等症状,这些症状快速发生却也可能自然痊愈,一段时间后又会再发生,因此容易被忽视。
方便性、遵从性高之口服药物 助多发性硬化症稳定控制疾病无恶化
多发性硬化症虽致病原因不明,但可归因于外在如环境或感染导致,以及内在如家族史等,医师指出,因为疾病复杂度高,诊断上需花费更多时间确认,不过高风险族群如年龄约20至40岁女性,家族有类似疾病者都要特别注意,“尤其若莫名发生上述不寻常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步履不稳等,且发生时间为长达数天或数周缓解却又再相隔一段时间后反复发生时,应尽速就医。”
早期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以干扰素为主,必须以注射方式进行,近几年在药物研发蓬勃发展下已陆续出现不少口服药物。医师说:“多发性硬化症虽无法痊愈,但是只要稳定控制,相对来说就等于治愈。”药物能有效达到长期控制、减少复发机会,而口服药物遵从性也高,让排斥注射的患者可有另一选择。
医生提醒,药物虽有调节免疫的作用,但对于免疫疾病,仍须要长期维持身体免疫功能的恒定,因此必须要做到改变过去不好的生活型态,尽量维持规律生活、均衡饮食、充足睡眠与适度运动等,才能减少对药物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