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易产生高度压力,繁忙的工作模式更可能对心脏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活与饮食习惯改变,心肌梗塞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不再是只有高龄族才会发生的疾病。医师警告,民众可透过“1表”自我检测心肌梗塞症状,若是持续5分钟以上或休息20分钟后仍没有好转,应尽快就医。
心肌梗塞是需要抢时间治疗的危险疾病,虽然常常是突然发作,但发作前并非毫无症状,提醒民众别因症状轻微或无直接相关,而忽略是心肌梗塞发作的可能性,小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心肌梗塞年轻化 医吁改善生活作息
医生说明,心肌梗塞是严重的心脏疾病,其成因是心脏血管阻塞,导致心肌血流不足、缺氧坏死,若是因为血管内的脂肪斑块形成血栓而阻塞,就是急性心肌梗塞。他指出,心肌梗塞高风险族群分为以下3种:
身体因素造成:像是高龄、肥胖者、三高者、男性、有家族史。
日常生活习惯导致:如抽烟、情绪压力、过劳、长期失眠等,都是会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
外部因素影响:例如身体感染发炎,或是像近日天气温差变化大,忽冷忽热等。
大部分心肌梗塞风险,可以透过改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但仍有不可抗因素,再加上近年心肌梗塞年轻化,他建议民众平时可透过“心痛指数评估量表”来自我评估,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
心肌梗塞“1表”自我评估
医生指出,“心痛指数评估量表”的评分项目,包含心肌梗塞的最常见4大症状,民众若出现下列相关症状,且得分超过2分(含)以上,就需尽速至医院心脏内科,进一步做心电图检查:
胸痛(2分)
严重上腹痛(1分)
呼吸喘(1分)
冒冷汗(1分)
医生补充,除了量表中的症状外,其他症状如:虚弱、晕眩、呕吐、心跳不稳定、左肩膀或背部疼痛,甚至昏迷,也可能是心肌梗塞的表现,切莫因症状轻微就忽略,若是持续5分钟以上或休息20分钟后仍没有好转,就可能是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脏疾病,应尽快就医避免错过黄金治疗时间。
时序进入冬季,早晚温差剧烈,让心肌梗塞发作的风险提升,医生呼吁,别等到发作后才被迫面对,应于日常生活积极预防,平时健康饮食控三高、规律运动不抽烟、注意保暖等,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实则是最重要的护心诀窍,在日常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罹患心肌梗塞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