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又称为双极性情感障碍性疾病,可以简化的理解其情感会在两种极端转换,分别是“躁期”和“郁期”,不断的在“异常高涨的快乐期、情绪亢奋期”和“忧郁、抑郁期”间切换的精神性疾病,根据病情不同各期每次持续数小时到数天,甚至数周都可能发生。
医师表示“躁病期”症状有情绪过度高张,包括兴奋愉悦及愤怒都可能、易怒、亢奋、癫狂、喜争论、过份慷慨、热心,无意识乱花钱、自认能力很强或言行夸张、活动量高、睡眠时间缩短或睡眠障碍;“郁病期”症状有情绪低落、食欲减少、对生活事物无兴致、反应迟钝、动作缓慢、绝望、嗜睡、异常罪恶感、有自杀企图意念。常见发生原因有家族中有躁郁症病史亲人、过度压力或重大创伤事件(例如亲人死亡、强暴、家暴或霸凌等)、药物滥用、酗酒等。
中医典籍中记载“癫狂病”与躁郁症症状表现最为相似
主要病因为情志所伤,七情内伤导致情志不舒,愤郁伤肝,肝郁乘脾,脾失健运,酿生痰浊,导致痰气郁结,进而脏腑功能逆乱,阴阳失调,痰气郁结,蔽阻心窍所致。中医归纳情志疾病又属于“肝”脏象所管,又因躁郁症受到脑部中枢多巴胺分泌失调有关,属于脑部疾病又属于“心”脏象所管,先天性家族遗传基因造成属于先天“肾”脏象所管,因此,中医根据急性及慢性分属三脏象合方用药。
中医师说明躁症发作时,中医治疗根据平肝潜阳、清心化痰、滋阴降火治疗方向缓和病情,主要证型为肝阳上亢、痰火扰心及肝肾阴虚三证型夹杂,常见用药处方有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朮天麻汤、柴胡清肝汤、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汤等,搭配常见加减用药如合欢皮、石菖蒲、远志、夏枯草、竹茹、黄连、黄柏等。
郁症发作时,中医治疗根据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滋阴养血治疗方向引导病情改善,主要证型为肝郁气滞、痰浊扰心、肝肾阴虚三证型夹杂,常见用药处方有柴胡疏肝汤、温胆汤、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等,搭配常见加减药物如百合、郁金、川楝子、香附、薄荷、竹茹、夜交藤等。
躁郁症和缓穴位: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穴通心包而络于少阳,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具宁心、安神、和胃、宽胸、降逆、止呕功效,每日睡前按压15~20分钟可以降低脑部及神经亢奋,达到心气和缓之效。
神门穴:属手少阴心经输原穴,具安神宁心、清心热、调气逆等功效。每日睡前按压15~20分钟,搭配内关穴同时按压可以加强宁心安神效果,按压两穴时搭配呼吸吐纳轻柔和缓。
大枣养心安神茶饮:
浮小麦8g,柏子仁3g,百合3g,合欢皮3g,炙甘草3g,红枣6颗剖开,放入500cc水中,热水闷约30分钟,温服即可,药材可反复冲泡至淡而无味,药方主要透过养心气及疏肝安神来调节身体气血失调状态,其中浮小麦、柏子仁、百合可以降低心气过于亢奋外,透过合欢皮疏肝理气可以破除心气郁滞状态,搭配红枣、炙甘草来补脾胃津液达润燥养阴效果,对于躁郁轻症及平日和缓情绪及宁心安神具良好效果。
中医师治疗躁郁症透过疏肝理气、平肝潜阳、滋阴养肝等理法方药来疏通气机及平衡气血达到宁心安神效果,能帮助躁郁情绪及脑波失调的稳定,但生活中仍需要注意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及心情调适,严重者建议每日小量运动促进脑部循环保持顺畅,家人可以透过倾听了解其主要兴趣,引导其将生活重心专注于喜好事物上,可以有效降低情绪转换失调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