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养生保健 > 现代中医 >

夏天常吃冰、吹冷气 突发头痛、拉肚子恐是中“阴暑”!

发布: 2024-07-15 23:19:52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Alice  |查看:
本文相关:阴暑
收藏

夏天常吃冰、吹冷气  突发头痛、拉肚子恐是中“阴暑”!

入夏后体感温度变得愈来愈高,除了常见的“中暑”外,还有另一种常被称为热感冒的“阴暑”。究竟什么状况会中阴暑?该如何治疗?

炎炎夏日中,因为太阳大、气温高,导致人体里外都热而流失大量水分的状况,属于“阳暑”。相较于阳暑,也有不少人会出现头痛、头晕、四肢酸痛无力、拉肚子等与感冒极为相似的症状。

这种俗称为“热感冒”的情形,其实就是中了阴暑。

不同于阳暑里外都热,阴暑的状态则是待在较高温的环境下出汗后,踏进低温室内空间或吃喝冰品,导致原本打开的毛细孔被冷气封住,无法顺利散热的外冷内热状态。

夏天常吃冰、吹冷气,中阴暑让人变“糖葫芦”?

天气炎热导致体液流失,是中医认为造成疾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中的阳邪。

一般身体健康者可以透过流汗、上厕所等方式排出湿气,但如果消暑用错方法,就会导致人变得像“糖葫芦”出热锅滚一圈,再浸到冰水中一样。感觉上降温了,但暑气却仍被困在身体里,引发一连串阴暑症状。

阴暑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脱不了关系。像夏天觉得热就大量吹冷气、摄取冷饮和冰品等,让冰冷空气和食物从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体内,就会让“暑气在内,寒气在外”

天气热爱吃冰、长时间待在冷气房,阴暑容易找上门。

除久病卧床者外,须长时间待在冷气房的白领族群、平常嗜吃冰冷食物者和日夜颠倒者,因阳气(正气)不足或气阴两虚,不仅较容易受到阴暑侵袭,也较容易中阳暑。

相反地,普遍被认为是脆弱族群的高龄者及幼儿与青壮年相比,反而比较不会中阴暑。主因高龄者易注重养生,而婴幼儿则多有家长把关,比较不容易吃到生冷食物和着凉。

中医祭4大药方,有效治阴暑

中医看诊时会先观察患者的舌头,若舌头表面看起来黏黏的,就代表体内湿气重。由于这类患者多半也有会有汗留不干净、身体觉得沉重等症状,用药重点就是要将身体内的湿气排出。若患者身体较虚,则会搭配茯苓、白朮、薄荷、薏仁等中药材帮助健脾养胃。

为协助透热转气,除可以“清暑益气汤”处方刺激身体流汗散热外,也可以透过服用“香薷饮”,达到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效果。在阴暑治疗化湿上,也可使用“葛根汤”将肩颈松开,打通阳气;具解表功效的“藿香正气散”亦是常见治疗选择之一,用于治疗腹泻、呕吐与肠胃道不适的症状。

面对中阴暑的患者,除依照中医师视个人病况与体质开立中药治疗外,也可藉由拔罐、刮痧等方式,透过让表层的微血管破裂促进气血循环。

无论是阳暑还是阴暑都适合刮痧,但阳暑相较刮痧,更重要的是须多补充水分。不少人因本身体质较虚,如果体虚又中阴暑,刮痧反而可能会更虚,须多加留意。

预防中阴暑,“6要2不”是关键

想避免中阴暑,不应长时间待在冷气房和温差较大的环境,避免受风寒很重要。

另因南方气候普遍潮湿,如果再加上体内湿气重,汗排不出去,人就像雨天穿上质量不好的雨衣一样变成“内外双湿”,就更容易中阴暑。想避免阴暑缠身,应注意的6要2不:

6要:

使用除湿机降低环境湿度:环境湿度降低可让体感温度降低。

平时应从事适量户外运动:促进气血循环,打通毛细孔、增加皮肤排汗能力,强健体质的同时也培养阳气。不过天气热、太阳大须注意防晒,也不应大量晒太阳以避免热伤害。

随身携带外套:夏天不少室内环境都有开空调,一不小心就可能中阴暑或感冒着凉,建议准备外套保暖。

衣物穿着透气材质:夏天因天气湿热,可穿着机能排汗或亚麻类衣物,维持身体透气干爽。

吃绿豆薏仁消暑治水肿:夏天常见的绿豆及薏仁,本身因具有去热、解毒、消暑及治水肿去湿等功效,适合以绿豆薏仁汤的方式作为消暑小点心。

适量吃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若能在夏天以嫩姜入菜或煮汤,可达到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提振胃气等效果。

2不:

避吃冰品、生冷食物、甜食:吃冰吃甜容易“生湿”,应尽量吃得清淡,才能有效排出体内湿气。

避免直接用凉感颈圈冰脖子:若为中阳暑,冰敷脖子可缓解不适症状;但如果是中阴暑,冰脖子反而可能导致热气被闷在皮肤下,恐对肠道等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