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跑步的人多数曾有这样的经验:跑步跑一跑,怪怪膝盖的,时好时坏,位置也不太固定,有时候跑了很久才出现,有时候干脆完全休息,却不一定真的有解决膝盖不舒服。感觉没有持续性的疼痛,这样是运动伤害造成组织受伤了吗?
上班族整天久坐不动,一天僵硬的姿势维持很久,常有上背疼痛问题,肩胛骨之间的膏肓部位剧烈疼痛,甚至比切菜割到手指还痛,这样明显的疼痛,背后一定有身体结构的受伤吗?

一般人常认为伤害跟疼痛是同一件事,其实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伤害”通常具有以下特质:
组织损害的证据,例如肌肉骨骼超声波确认肌腱撕裂
较明确的造成机制,例如突然搬重物造成肌腱撕裂伤
发炎的证据,例如肌肉骨骼超声波发现关节内积液或局部红肿热痛
要特别注意的是,许多人过度把“无症状的退化”解释为“伤害”,例如骨刺是骨头受力不平衡及长久使用退化造成,不一定跟伤害有关。
疼痛则非常主观,自我感觉疼痛就是疼痛,并且不必然有“伤害”的证据。许多疼痛不舒服未必有“伤害”,一个可能是因为组织本身“受伤”的幅度很微小,无法以影像或其他客观方式左证“伤害”的存在:例如因为突然增加训练量而产生“延迟性酸痛”,微观上来说是一种极小的伤害,难以用客观影像验证;另一个可能性是许多疼痛可能来自其他因素,例如肌肉收缩时的不协调、紧绷,甚至跟内分泌、压力、情绪、睡眠等有关。疼痛像火灾警报器嗡嗡作响,不一定真的是失火,也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告诉我们的身体“必须做一些改变”。
不是有痛就不能动
区分“伤害”和“非伤害性的疼痛”之所以重要有2个原因:
两者处理方式不尽相同:若组织结构有明确损伤,承受重量的方式和活动度应该暂时改变调整、加以限制;然而有些疼痛并不伴随组织结构伤害,却需要透过运动的方式来让身体产生变化,例如把局部组织的肌肉训练的更强壮、收缩更协调、更有弹性才会变好,如果过度自我暗示不存在的身体结构伤害,有可能“越想越痛”,甚至觉得身体任何不舒服都是因为伤害引起、害怕活动,对解决疼痛问题和整体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
超声波导引注射治疗的帮助
肌肉骨骼超声波让医师在诊间可以快速评估是否有组织受伤,例如关节积液或肌腱撕裂,并且视情况注射消炎药物或增生治疗,缓解疼痛也促进组织修复。
然而若在超声波下并无法发现明显的病灶,有可能是组织伤害太过微小,目前的超声波技术无法显像,也可能是问题不在单一组织,而是整体稳定度的问题,此时医师会辅以生物张力完整性(biotensegrity)的观点给予治疗。
以增生疗法强化可能有微观受伤的组织
强化周遭肌腱韧带或者放松筋膜,平衡身体局部的张力且加强稳定性
研究显示增生疗法可能带来局部神经的逐渐修复
要特别提醒的是,注射治疗只是组织修复及疼痛治疗的一环,绝对不是针下病除,后续的复健运动治疗及营养补充或是心理评估,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认知处理方式不同,运动才能无痛无伤
组织伤害与疼痛是一般人及运动爱好者都会面临到的问题,正确认知两者的不同,理解伤害不必然持续疼痛,而疼痛并不一定都来自组织的伤害,并且知道两者在处理上的不同,是回到无痛无伤人生的最好方法。
参考数据
Hoegh, M., Stanton, T., George, S., Lyng, K. D., Vistrup, S., & Rathleff, M. S. (2021). Infographic. Pain or injury? Why differentiation matters in exercise and sports medicin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bjsports-2021.
Lin, I., Wiles, L., Waller, R., Goucke, R., Nagree, Y., Gibberd, M., Straker, L., Maher, C. G., & O’Sullivan, P. P. B. (2019). What does best practice care for musculoskeletal pain look like? Eleven consistent recommendations from high-quali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systematic review.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4(2), 79–86
Dischiavi, S., Wright, A., Hegedus, E., & Bleakley, C. (2018). Biotensegrity and myofascial chains: A global approach to an integrated kinetic chain. Medical Hypotheses, 110, 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