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养生保健 > 户外运动 >

驴友遇黄蜂攻击 如何正确自救?

发布: 2023-09-25 23:09:22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黄蜂攻击自救
收藏

古有9月重阳登高习俗,今有驴友秋季喜爬山。秋高气爽,自然界的各种毒蛇猛兽伤害,像是蜂螫、毒蛇咬、水母螫等等,一直以来都是急诊重要的课题,人体其实很脆弱,如果没有防患于未然,暴风雨来临时,无论多么华丽的外表,都是无法遮挡的。秋天爬山的驴友尤其需要注意黄蜂,受到黄蜂攻击时,学会自救,专业处理,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驴友遇黄蜂攻击 如何正确自救?

黑腹虎头蜂:

虽然个头矮小,攻击性却很强,广泛分布于浅山至中海拔,由于全身黝黑,远远看起来很像蚂蚁,如果树上或是土穴看到蜂巢,上面趴满像“蚂蚁”的样子,基本上就是他们。

黄腰虎头蜂:

这类的虎头蜂则是腰部有一段是黄色的,虽然性格相对温驯,由于栖息地大多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常常会以人的屋檐、窗台、近郊附近的草丛、树木为家,离人类活动范围近是这类虎头蜂容易螫人的原因。

黄脚虎头蜂:

这类的虎头蜂脚是黄色的,分布范围也大约是浅山至中海拔,由于脚是黄色的不太明显,远看就有点像是没有脚的昆虫,攻击性次强,也是本次案件的主角。

9到11月是虎头蜂螫高峰期,提高警觉
虎头蜂的习性跟一般的蜜蜂不太一样,他们在一年度,主要会分成三个蜂巢成长阶段:

12-4月蜂王繁殖期:

蜂王单独筑巢,在选定的地点开始繁殖下一批虎头蜂班底,这时候通常虎头蜂的活动范围都在蜂巢内,不太会螫人

5-9月蜂群壮大期:

这段期间,由于第一批的虎头蜂班底已经成熟,虎头蜂的进食、筑巢等等都已经有班底,蜂群开始进入快速扩增期,但这段期间,活动范围是在蜂巢附近,其实不太会被螫。

9-11月蜂群裂变期:这段期间,由于原本的蜂巢已经乘载不了太多虎头蜂,虎头蜂们会带着新的虎头蜂王另觅蹊径,这时候虎头蜂活动范围最广,也最容易造成螫人事件。

急诊医师表示,预防永远胜于治疗,避免虎头蜂螫,永远是最好的防范办法,特别是在9-11月的蜂螫高峰期,远离虎头蜂巢穴,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不幸遭到蜂螫,以下提供给大家“通则”,民众可以按照以下4大步骤来自救:

蜂螫自救4大步骤

第一步:尽速移除螫针

蜂螫可以粗分为一般蜜蜂螫以及虎头蜂螫,虎头蜂螫通常不会有螫针残留,但一般蜜蜂残留在皮肤的螫针上往往会伴随有毒囊在上面,而毒囊如果没有及时移除,残留的毒囊上还会收缩,持续地将毒液注入身体内造成更大的皮肤发炎反应,而通常蜜蜂螫针都不深,所以第一步就是用衣物即可拍落螫针。

第二步:尽速离开被蜂螫的区域

由于蜜蜂是群居性的生物,会有“追击”的倾象,同时残留螫针会释放蜜蜂的费洛蒙,会引来更多的蜜蜂群起而攻之,通常一开始被螫,人还不会立即失去行动能力,往往是后续被追击的蜂螫,才会让人失去行动力,因此尽速离开被蜂螫的区域,会是避免后续被更多蜂螫得最好解方,一般来说,蜂螫追击距离大约都是10公尺到100公尺不等,稍微移动,就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第三步:肾上腺笔

部分的人对于蜂螫会产生全身性的过敏反应,甚至演变成喘、呼吸急促、休克等,这时候,实时性的使用肾上腺笔(Epipen)可以救命,对于如果常常在户外活动的人,特别在这个季节会建议可以准备一只在身边。

第四步:冰敷

被蜂螫的地方往往会疼痛或是非常痒,冰敷可以大幅度减少身体细胞激素像是抗组织胺等等物质的产生,可以缓解蜂螫的不适,同时达到消肿的效果。

当然蜂螫自救处理完之后,还是会建议民众还是要前往急诊评估,由急诊医师协助打破伤风疫苗,同时可以协助开立一些抗组织胺的药物,以及皮肤涂抹的药膏,让大家可以更安心。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