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养生保健 > 健康养生 >

运动可以帮您换回心的宁静

发布: 2012-09-03 12:36:09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李丽  |查看:
本文相关:
收藏
 
  现代人一直提倡"生命在于运动",其实提倡的是身体的运动乃至头脑的运动,而绝不是让心运动,因为心只要一运动,就要影响低层次的身体功能,人就要生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是肿瘤专家,也是国家"亚健康"课题的负责人,每天要出肿瘤门诊,要带博士生,还要编教材,还有写文章的爱好,遇上会诊或会议经常一个星期飞一个地方。他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身体一直很好,精力旺盛,头脑清晰。他每天的保健方式就是晚上临睡前在小区里散步三四十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然后可以睡个安稳的觉。 
 
  通过散步把心里的负担、压力转嫁到身体上,累了也就容易入睡,心也因此静了下来。这是一种很有道理的减压方式,按照运动医学理论解释就是,在烦恼时运动,出一身大汗,运动后产生的欣快感确实可以对抗心理的烦闷。实质上是用"动身"的方式剥夺"动心"的机会,不动心也就不上火,不内耗了。 
 
  单纯的动脑子也可以帮助静心。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的老年痴呆发病率是最高的,一方面,这和他们的长寿人多有关系--首先得能活到痴呆高发的年龄。另一方面,日本的各项社会服务措施完善,在各个方面关照你,提醒你,你根本不用动脑子,好像"傻瓜相机"的使用者被伺候得变成"傻瓜"。相比来说,一些不发达国家社会服务很差,日常生活的每一步都需要个人自己完成的,手刨脚蹬的,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反而很低。 
 
  所以神经内科的医生反复强调:为了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人的头脑一定要常动,因为头脑和身体一样都是工具,要遵循"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规律。但心不是工具,是整个身体的首领,所以不能常动。 
 
  一个朋友的父亲急病住院,抢救过来后生命没有危险了,但生活不能自理。朋友就一直守在旁边,觉得自己工作忙始终没尽孝心,把自己辛苦养大的父母没能享福,很内疚,心里乱,急得嘴里长疱,急上火了。因为陪父亲,不能上班,他索性用他父亲睡觉的时间写书。他最初只是想在父亲痊愈前把书写完,用这个成果让父亲高兴。他发现,写书时脑子飞速运转,全神贯注,这个时候他的心是静的,没有内疚呀后悔呀等杂念。一个半月后,父亲出院,他的书也写完了。从那时起,写字就从他过去的爱好变成了他的宗教,成了他的心灵救赎。别人认为他每天爬格子很辛苦,他却自得其乐,很多烦恼因为写作消失了。 
 
  每个人都能找到喜欢的事情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救赎,可以写文章,可以研究收藏、练书法、到公园唱歌、养宠物,沉浸其中,让心安静。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