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养生保健 > 开心职场 >

职业倦怠来袭 工作常陷入负面情绪的黑洞

发布: 2021-01-25 22:51:26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职业倦怠
收藏
职业倦怠是工作压力长期累积衍生的后果。新的一年即将展开,如果发现自己处于倦怠状态时,不妨试着停下脚步,好好感受近期是因为什么事件而引发倦怠感?目前工作上感到不满的是什么?若想解决职业倦怠的问题,先从身边寻找能一起讨论解决方案的对象,也试着让自己缓缓工作的步调,好好喘息一下,并且持续倾听内在声音以及和自己对话。
职业倦怠来袭 工作常陷入负面情绪的黑洞
职业倦怠相关研究,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用来描述专业助人工作者身心耗竭(exhaustion)的现象。研究至今已43年,累积大量研究成果,许多研究都证实:职业倦怠的起因与工作压力呈现高度相关。
国内心理学者洪瑞斌2009年的研究发现,从工作压力转变为倦怠的关键之处,在于长期在因应问题过程中持续感受到问题并未改善,甚至更加恶化,使工作者体认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因此在过程中不断累积对环境的无力感和挫折感、自我价值的否定与怀疑、对未来的无望感,逐渐形成对工作的倦怠感,最终失去了对工作的热忱与动力。
职业倦怠对工作者与企业都是双面刃
198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拉赫(Christina Maslach)与杰克森(Susan E. Jackson)的研究,将职业倦怠归纳区分为3个症状:
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工作者在互动过程中被赋予过多情绪,而无法负荷、耗尽情绪资源,最终产生情绪过度延展(overextended)与情绪干枯(drained)的状态。
去个人化(depersonalization):工作者开始视其他工作伙伴为对象或者视若无睹,彼此互动中呈现冷漠和情感隔离的状态。
降低个人成就(personal accomplishment):工作者失去对工作的热情与动力,开始无法从工作中获得胜任感、成就感和价值感。
值得注意的是,当工作倦怠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加上促发事件时,就会使工作者陷入职业倦怠的状态。
在职业倦怠状态中,工作者普遍会出现以下反应:
工作投入意愿低,工作表现下滑。
工作期间常陷入负面情绪的黑洞当中。
觉察到倦怠感跟无力感持续累积,消耗身心状态;职业倦怠会因为其工作模式和情境而有个别差异的行为反应。
长期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不仅会使工作者产生负面的自我概念,造成工作质量降低,也会日渐损耗与工作伙伴所建立起的信任关系;此外,长期职业倦怠也会使工作者失去工作动机,使其思考是否要留在原工作岗位,于是工作年资就可能因此中断。同时也会让公司流失人才,人才不断替换、需要一直培训新人,也是一种公司资产的损耗,会对企业营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摆脱职业倦怠,给上班族的建议
以下介绍几个缓解职业倦怠的方法:
寻找转化的空间或机会:
当工作者沉浸于职业倦怠状态中,开始想不同的解决方法、产生行动来改变现况,寻找一个转化的空间或机会。试图跳脱职业倦怠的状态,不要让这些负面情绪反应继续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
增加复原力资源,在工作职场寻找正向资源:
透过寻找自己的正向内外在资源,包括向前辈请教、生涯咨商、安排独处自我对话时间等方式,能使工作者重新盘点优势资源和能力,修复了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情绪感受;藉此创造出转化的视角空间,让工作者开始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或诠释角度来面对工作上的难题,尝试用不同方法来因应目前的工作困境,试图脱离职业倦怠的状态。
最后,工作者能逐渐回复原有的工作投入程度和工作表现,继续在原职位服务;同时工作者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长,当再次面对工作阻碍或困境时,就能运用其内在资源和方法来克服问题。
转换生涯跑道的行动:
透过转换生涯跑道的离职行动来纾缓工作问题带来的身心症状,转换至新的工作环境。让自己重新关机再开机的新开始,因为脱离了旧有工作环境和模式,就失去了职业倦怠中负向因素对工作者的影响力;于是倦怠感会透过工作者的内在调适而逐渐消逝,让工作者脱离职业倦怠的状态。
新的一年即将展开,为倦怠的你打气
若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发现职业倦怠感仍无法消退,也可以开始思考其他职涯规划,适时转换工作跑道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方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