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养生保健 > 开心职场 >

摆脱职场焦虑?先培养“本命技能”最重要

发布: 2023-06-25 23:04:02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职场焦虑
收藏

30~35岁是职涯的分水岭,这时候把转职或副业,当成提高个人市场价值的“手段”,才是重要的事。席卷各大书店畅销榜、畅销书作家万特特携手林夏萨摩、韦娜、徐多多等7位女性作家联合出版,于《这世界很烦,但你要很可爱2》一书中,分享走过迷惘、焦虑、失去的历程,帮助读者与自己和解,翻新对“可爱”的定义。以下为原书摘文: 

时间能淘汰的,都是不够坚定的东西

Juli和Amy是同届不同系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先后进入广告行业,前几年机缘巧合,又进了同一家公司,一个做设计,一个做总监助理。最近公司传言纷起,据说两人都将遭遇裁员,她们的心境却截然不同。

Juli入行7、8年了,职级只是资深平面设计师,但公司里没几个人知道,她除了会做平面设计之外,3D设计也很厉害。之前有机会她也不愿意升职,是因为一旦升上去做设计组组长,她不仅要做图,还要分出很多精力做管理,她没那份闲心,也不喜欢管人,薪水过得去就行了。

再说了,与其在公司里熬夜加班当时薪很低的社畜,她宁愿省下时间和精力在外面接案子。所以当同组的小伙伴跟她说公司要裁员了,问她有什么打算的时候,她装作很惊讶的样子,内心其实毫无波澜。

这些年,她服务过那么多品牌,做过那么多案子,凭她的作品集和履历,就算一时之间找不到满意的新公司,在家里宅着当自由职业者给人作图,也生活无忧。

与Juli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my的焦虑不安。Amy是学教育出身的,可她对教育一点都不感兴趣,当年的专业志愿完全是瞎填的。毕业之后,她一直在行政和助理之类的职位间绕圈子,在公司她被分给业务能力很强的客户总监做助理。

本以为日子会从此顺风顺水,想着跟总监多学点东西,以后好转型,毕竟她快30岁了,做助理这种相对轻松、替代性也很强的工作,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年轻人替代。她不是没有危机意识,她只是没想到危机来得这么快。

她快30岁了,虽说以往的工作也足够耐心细致,可她只会做一些打杂的事物,身无所长。她很羡慕Juli,就算失业了也依然有康庄大道等着她。裁员通知正式下发那天,Amy拖着Juli一起去喝酒发泄。在一家店面狭小却无比热闹的酒吧里,心情烦闷的Amy很快喝完了一整杯长岛冰茶,又迫不及待地追加两杯调酒,大有灌醉自己之意。

Juli怕她真的喝醉,拦住了服务员,让服务员改上两杯加小青柠的苏打水。接着她试图安慰一脸愁容的Amy:“工作没了大不了再找,干麻折腾自己?你的胃不好,装什么酒仙?”

“我又不是你,想找工作马上就能找到。我只是一个小助理,除了订票做表格,除了打杂,什么都不会。快30岁了,还要跟刚毕业的小朋友竞争工作岗位,太惨了吧。”
“我有点后悔了,真的。我以前不该贪图舒适,下班了就知道追剧、出去玩,我应该学点像会计啊、设计啊这种更实在的技能。”

Amy说完后,Juli绞尽脑汁的说了很多安慰她的话。可Juli心里也明白,安慰归安慰,只能让当下的她心情舒缓一点,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她的问题,她的职业生涯确实需要重新规画了。

可能因为我工作了很多年,我身边快到30岁和35岁这两个职场分水岭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而他们的故事总是惊人地相似。拥有一技之长的“Juli 们”,哪怕被公司裁员了也不慌张,裁员对他们来说不是人生恶耗、天降难题,而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有些人遭遇裁员,跟公司HR斗智斗勇后,开开心心地拿到了离职赔偿,然后很快凭借过硬的专业水平,跳到了更好的公司、更好的平台,做着跟从前的业务相同的事情;也有些人看透了资本剥削人的本质和商场上的游戏规则,想明白了给别人打工不如给自己打工的道理,梳理了以往凭借专业技能搭建起来的上下游的各种人脉资源,重整旗鼓,开起了公司或工作室,自己创业了。

与之相反的是可替代性很强,尽管工作了很多年,做的也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工作的“Amy 们”。他们面临着人生的新困境,前有企业招聘歧视、年龄上升、冲劲不足、专业技能有限,后有快马加鞭追上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后浪”。他们被夹在中间,进退两难,很焦虑。

工作前10年一定要多积累

我在不同的公司间跳来跳去的时候,也经历过职业发展“焦虑期”。其他行业的人可能不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告是个吃年轻饭、竞争很激烈、内耗很严重的行业。单说策画这个职位,公司期待你文武双全,最好“文”能做到文思泉涌、创意新颖、随时能提笔利落写方案,“武”能有个健康体魄,熬得了夜,受得了气,搞得定客户,经得起比稿消耗。

我真怕我哪一天想不出好的创意,加不动班了,就会被公司无情地淘汰。之前想跳槽,沟通过几家不错的公司,已经聊到最后阶段了,HR(人资部门)却话里话外地暗示,他们现在不太倾向于招大龄单身未婚的女性,老板们现在都很看重员工的性价比。

不管这是他们压薪资的套路,还是没打算录用我、用来推托的借口,隐形的职场发展壁垒还是横在了我的面前。郁闷之余,我去找几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女性朋友聊天,向她们取经。做了很多年律师的伊姐跟我说:“有能力的人不必担忧未来,只要你能给别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就不用担心饭碗问题。”

做了很多年销售,后来果断辞职,从零做起了自媒体公司,当上了女老板、年入百万的阳阳跟我说:“林夏,你对未来的看法太消极了。你以后的路还很长,你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就算有一天你被公司解雇,你不想再在广告圈里混了,以你的文笔,你就是在家里写写稿子也不会饿死的。再不然,把英语专业八级的证书翻出来,去做翻译、当老师,也可以啊。”

“我英语都好久没用了,要重新捡起来才可以⋯⋯”

“你知道吗?现在有的住家家教薪水都开到每个月2、3万了。关键是你想走怎样的路,你得想清楚。”伊姐和阳阳旁观者清,她们的话从不同的角度点醒了我,让我回望了自己毕业后走过的职场路。

我在创意部门待过,写过各种文案,做过各种策画,也在做过总裁助理、客户经理和一段时间的销售项目管理。这么多年过去,若问我哪项能力最强,那肯定是文案策画,是过硬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这才是我行走职场江湖傍身的东西,是这部分能力帮我一步步走到现在,完成职业生涯的转型,也多亏有了这部分能力,我才能利用业余时间写自己想写的文章,出了3本畅销书,实现儿时当作家的梦想。

后来,再有遭遇职场焦虑的朋友找我聊天,问我有什么建议,我给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工作前10年,一定要多积累,多沉淀,直到你找到自己的“本命技能”。

何谓“本命技能”?

就是那些哪怕你离开原公司的职场生态环境,依然有价值、易于交易,依然有人愿意为之付费的技能。譬如高级会计师、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在某个领域足够专业,水平也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而增加,自然他们的身价也会越来越高。

他们到了一定的阶段,自立门户也未尝不可,不用担心被裁员。又譬如,有些人天然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沟通力,能快速和任何人打成一片,快速获取他人的信任,这就是天选的销售人才,很容易在销售这个领域打出一片天地。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本命技能”,继续在相应的领域精耕,你终有大放异彩的机会。如果你还没找到自己的“本命技能”,过往的职场路也是浑浑噩噩地走过来的,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认真思考、重新规画了,为将来做好打算。

随着移动网络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谁都能做的事情、专业性不强的职位,很快就会被技术手段替代,现在已经有这种趋势了。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也已经有了许多变化:自动驾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疫情期间,大量收银员被裁掉,换成了自动结算的机器;各式各样的翻译软件和翻译笔,抢了一部分职业翻译的饭碗。

人的气定神闲,往往来源于胸有成竹,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从现在开始规画,一切还不晚。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